考研人数增多,考研原因却丢了本来的意义,导师对研究生不抱希望



考研人数增多,考研原因却丢了本来的意义,导师对研究生不抱希望缩略图

考研的话题最近几年一直都受到关注,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过去的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想要从事科研事业,成为一名科研人员。而现在选择考研,大多数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在就业的时候可以提升个人的竞争力。
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本科生就业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考研提升学历成为了需求。其实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就业压力大,希望能找到一个发展好、收入高的工作,未来可以养家。
本科生数量多
不得不承认,现在用人单位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择上,确实更偏向研究生。特别是比较好的岗位,竞争力大,最终研究生胜出的可能性更大。本科生想要找到好工作,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学历、考研。这种过于功利的考研目的是现在的常见现象。
逃避就业压力
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对于刚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来说,比较纠结。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没有经验而得不到,自己可以得到的工作却又看不上,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况让本科生不想面对就业。为了逃避这种就业压力,会选择考研,还可以在学校躲避三年时间。
希望求到高收入的工作
即便都是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学生找工作,研究生的工资也要比本科生高一些,而且在后续的晋升机会面前,也是从研究生开始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薪资的差距是一直存在的,而找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多赚钱。所以为了薪资更高,选择考研是很直接的方式。
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在提升
因为疫情的原因,教育部门对各个学校都下达了增加研究生名额的要求。招生数量增加对于考研的压力能有一定的缓解,让很多人看到了考研上岸的机会。
学校招生的数量增加,也就意味着每个导师需要带的研究生数量增加。过去可能只需要带几名研究生,现在最少都是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学生数量增加导师却不愿接收,并且表示对研究生不太抱希望。
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好
读研和本科生阶段不同,并不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需要在读研期间帮老师做实验、帮老师找实验的数据、帮老师完成学术上的文章,同时还有自己的毕业论文要准备。读研期间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是离不开整个科研团队的。
导师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会进行考核,有的学生头脑比较灵光,可以在帮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论文,而如果招到的学生不太灵光,可能不能给导师做多少工作,自己的论文还需要导师格外操心。如果导师只带几名学生,还有精力做指导,如果带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一定是没有精力做指导的。
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对培养人才方面也有指标,是否能继续读博、是否能在科研团队中起到作用,这些在证明学生能力的同时,体现的也是导师的能力。研究生数量虽然增加了,但能力不足,耗费了导师的大量精力。所以导师对于带学生这件事不是很愿意,更注重学生的质量。
人员多管理有难度
研究生一直实行的都是小班制度,一个导师带几名学生,学生数量少,老师可以对每个学生有更详细的了解,对于论文的指导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个班级中有十几名学生,导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相同时间内,导师一定是会选择人数少的。
当考研这件事变得过于功利,自然会让社会衍生出功利化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功利化的。功利化的教育会让学校变得更加商业化,学历也变得市场化,学位和学识的含金量变低。很多公众人物也难逃功利化,娱乐圈很多明星出现学历造假的报道,让教育面临新的考验。
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就业平台,把名利放设定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很难沉下心认真学习、完成可研,即便最后拿到了研究生的学历也没有什么意义。
个人观点
想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好的情况。但如果只是为了下一步的就业,把考研读研当作踏板,就失去了教育存在的意义。一方面考研人数不断提升
考研人数增多,考研原因却丢了本来的意义,导师对研究生不抱希望插图

,另一方面导师又不想带这么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矛盾中生存,虽然都知道这个迟早要面临的问题,但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今日话题
对于考研功利化的情况,你怎么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