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疑问_方国瑜_先生_云南(民族考研政策)



民族学考研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疑问_方国瑜_先生_云南(民族考研政策)缩略图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疑问

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疑问

白兴发 陶 迪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民族研讨所,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我国彝族史研讨一向是学术界注重重视的抢手。文章要点介绍了方国瑜、马龟龄、冯汉骥三位专家对我国彝族史的前期研讨及做出的奉献,并从学科打开及获得的成果、我国彝族通史的编纂出书几个方面临彝族史研讨的进程进行总结和回想。论文根据彝族史研讨中若干难点抢手疑问,认为在我国特定前史布景中解读好彝族前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要害词:我国彝族史;研讨进程;存在疑问

彝族史研讨已逾半个多世纪,阅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和尽力。综观彝族史研讨,确乎有繁花似锦的局势,硕果累累,成果斐然,而又有许多尚存争议或研讨不可透彻深化的疑问。扼要回想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指出其间存在的疑问,有助于咱们看到成果,处置疑问,推进彝族史这一学术领域的进一步打开。

一、学科打开及获得的成果

对彝族前史的研讨已有近一个世纪的进程。因为彝族是西南区域人员比照多的一个少量民族,因而彝族史在西南民族史研讨中占有无关宏旨的方位。现就管见所及,率尔操觚,对前期和近几十年来的彝族史研讨及学术作用略作钩沉。

前期的彝族史研讨,从无到有,历经几代人的尽力,获得了许多成果。杨成志、江应樑、陶云逵、马学良、林耀华等最早进入彝族区域进行民族志查询,引入民族和言语两个视角,供给了许多真实可靠的查询材料,为彝族史研讨供给了重要的参阅条理。中我国公民共和国树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跟着我国民族查询及民族辨认与断定,许多人参加了彝族社会前史查询然后投身到彝族史的研讨,[1](p1)《彝族简史》的编写就是在彝族社会前史查询的基础前进行的。就学术作用及学术价值而言,窃认为方国瑜、马龟龄、冯汉骥三位先生最著,他们从传统的前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的视点对彝族前史作了许多考证和研讨,为彝族史学科的树立和打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国瑜先生是我国西南民族史的开荒者和奠基人,留下了许多的传世作用。20世纪30年代,方国瑜正式初步云南当地史的研讨作业。他对彝族史的研讨,首要从材料的搜集和收拾下手,1934年方先生初步编录云南当地史料一起宣告有关彝族史研讨的文章。在云南大学执教和参加云南通志馆作业时刻,他遍查史料并要点对彝族史有较大争议的疑问进行考证和研讨,中我国公民共和国树立后到80年代,方国瑜先生都对彝族史给予更多重视。1954年起先步进行彝族社会前史查询,方国瑜先生编录有关文献材料打开专题研讨供给许多参阅材料。1956年方先生着手编写《彝族史》初稿,首要担任结束《彝族史》的古代有些,宣告了《关于“乌蛮”、“白蛮”的说明》等文章,认为不能将古代族群与现代民族平等,其观念及见地对民族史研讨特别彝族史的研讨具有重要辅导意义。方国瑜对彝族史研讨的杰出奉献会集体如今《彝族史稿》的论档案中。《彝族史稿》是方国瑜先生在1959-1962年写成的《彝族史长篇》基础上批改收拾后结束,被称为“彝族史创始性作品”,是第一部专门的彝族古代史学术作品。方国瑜先生“把散见于各史书之有关材料搜集殆遍,爬梳钩稽,索引探微,体系而清楚地提出古羌人、叟人同彝族、彝语支各族存在着各种联络”,[2]并提出“彝族根由出自古羌人”,并进一步认为叟与彝语支民族有根由联络。[2]《彝族史稿》对汉文材料的搜集使用上几乎无可挑剔,阐明同一个疑问时一般引证了许多史料加以阐明。《彝族史稿》出书后,方国瑜先生并不非常满足,认为这份稿子归于草创之作,前无所依,“缺谬实多”“屡思改作”“难偿愿望”,还有许多的社会查询材料及文献、文物材料需要充分、探究。因为史书记载少且不确,所得各种材料还没有完全提出来,并没有把疑问讲究好,有待于充分前进。[2](p2-3)

马龟龄先生是我国闻名的前史学家,终身著为何丰,特别对彝族史的研讨有着许多一起的见地。马龟龄自20世纪30年代即投入彝族区域打开查询作业,对彝族族源疑问进行深化研讨。他对彝族来自氐羌的说法持有不一样观点,认为彝汉文献都找不到根据,很难想像战国秦献公时羌族南下之时云南区域还没有彝族;认为“以贵州大定土司的《帝王世纪》看彝族在云南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前史了,断语云南为彝族的来历地是没有疑问的”。[3](p5)马龟龄于20世纪30年代写成《凉山罗彝查询陈述》,中我国公民共和国树立之后多次到四川凉山和云南参加彝族社会前史查询,写成《彝族古代史初稿》后批改定名《彝族古代史》,该书对彝族来历、迁徙、演化及奴隶社会的构成、连续进行了卓有作用的谈论研讨,后来出书的《彝族简史》的古代有些就是参阅马龟龄先生的许多观念及材料而写成。

冯汉骥先生是我国闻名的考古学家。冯汉骥与希洛克 (j·k·sh ryook)合著的 《彝族的前史来历》一文宣告于1938年《哈佛亚洲研讨杂志》第三卷第二期,文章对彝族前史、文明特征进行了查询及研讨,弄清了其时对彝族的许多差错知道。1942年撰《倮倮与东爨》一文论说隋唐时期东爨乌蛮与如今彝族有着族源上的联络。1959年夏,冯汉骥应云南民族查询组聘请进行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族属的研讨,研讨作业中不时寻求方国瑜、李家瑞、马龟龄等人的定见,结束研讨作业后撰成《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疑问探问》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器研讨——若干首要人物活动图像试释》二文,后又撰成《云南晋宁出土铜鼓研讨》,三篇文章正式宣告致使了国表里学术界的注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影响较大。

方国瑜、马龟龄、冯汉骥三位先生别离从前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的视点对彝族前史作了考证和研讨,具有较高的学科代表性,他们的论说为《彝族简史》中彝族古代史有些的研讨撰写供给了极好的参阅及学习。方国瑜和马龟龄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很大不一样,方先生对彝文材料的运用较为稳重,对学术界关于彝族史有争议的疑问多在文后附以更多“参阅”阐明说明。马先生在汉文文献材料以外留心运用郊野查询材料,特别彝文材料的运用比照多。《彝族史稿》和《彝族古代史》两部作品各有千秋,对后世影响较大,虽具有必定的年代捆绑性,但均属彝族建构史上不可以多得的开山之作,也为此后的彝族史研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冯汉骥先生对彝族史特别是关于古代滇族之族属、前史、文明特征的研讨,“不只学术价值很高,而且研
民族学考研我国彝族史研讨的进程及存在的疑问_方国瑜_先生_云南(民族考研政策)插图
讨办法上亦有新的打破”。[4](p521)

易谋远教授的《彝族史要》一书结束于1995~1997年间,全书十三章50多万字,首要对彝族族源主源、族称总称、文明年代的民族开山祖师、再生开山祖师、前史上的“鬼主”、家支家族、凉山彝族等级、彝族历法等,运用更多的彝文文献翻译材料,以专题方法予以新解及研讨。

此外,《我国彝族通史大纲》《彝族古代史研讨》《我国彝族通史》等著作,在彝族史研讨中,首要在材料掌控及研讨办法立异等方面均有所打破。

《我国彝族通史》,是变革翻开以来联系专家专家力气结束的一部集大成作品,全书分四大卷本,凡366万字。该书选用编年史叙事方法,在汉文史料、彝文史料、考古资猜中极力搜览发掘,力求全部体系地阐释彝族几千年的打开前史。《我国彝族通史》的研讨和出书,使彝族公民初度有了自个的通史。《我国彝族通史》体系宏达、材料详尽、图像和文字相辅为用,各有些既单独成章又紧密联络而天衣无缝,规划稳重,证明紧密。《我国彝族通史》的出书,致使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该书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文明工程,一起在掌控全局、维护民族联合方面做得也比照好,特别书中讲到彝族先民树立的一些当地政权,没有过多地偏重它的独立性,而是杰出它与中心王朝的亲近联络,必定它对祖国悠远当地区域开发的重要奉献。《我国彝族通史》也是一项浩大的彝学研讨工程,丰厚了中华文明宝库,能让彝族公民感到振奋和骄傲。撰写进程中生长出一支刚烈的彝学研讨部队,搜集的彝族谱牒、彝文史料、考古材料可认为彝学研讨供给名贵的参阅材料。

二、彝族史研讨中存在的若干疑问

彝族史研讨中,还有许多的疑问一向困惑着彝族史和彝学作业者。这些疑问,或因材料阙如解读不可,或因视域捆绑广度深度尚有拓荒空间,或因提炼收拾不详尽长时刻以来理论研讨与学科言语体系缔造仍显缺乏。若干难点抢手疑问,也是争议最多的疑问,疑问本身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彝族史研讨中所存在的疑问,尽管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学术作用,但仍是有比照大的探究空间,有必要进一步研讨和深化地发掘。

第一,彝族族源。这是一个长时刻争论不休的疑问,关于彝族来历诸说、彝族远古年代的传说等,有必要辩证分析,进行全部深化的解读和研讨。

第二,彝文史料的运用与考证。彝族史研讨中彝文史料的运用是个两难的选择,既属可贵非常宝贵而又有必要加以辨伪和考证。对彝文史料有必要充分注重,但须耐性考校和研讨才干使用。

第三,彝族古代人物及史实研讨。杰出重要前史人物是彝族史研讨的一个重要内容,迄今彝族前史人物研讨中还存在不少疑问,体如今对有关人物研讨的片面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并短少科学性。研讨人物的意图在于弄清与前史人物有关的社会前史真象,经过实地查询和文献材料相联系,占有详尽的史料,以科学办法细心地进行前史人物研讨,才干获得可靠的作用。

第四,彝族当地民族政权及前史变迁。前史上存在过古蜀国、古哀牢王国及秦汉时期的滇国、夜郎国,唐宋时期南诏国及罗殿国、罗氏鬼国、自杞国等。个另外研讨,经过分析—归纳—归纳办法已获得许多可喜的作用,但全体归纳性研讨仍显单薄,有的甚至政治意图远大于学术价值。对这些民族政权的前史方位及前史变迁,需作出归纳性科学性的论说分析。

第五,彝族族群族属有关疑问考释。不一样前史时期的嶲(叟、蜀)、昆明、爨、乌蛮、罗罗等称谓称号的演化;“乌蛮”源流及分化打开,“昆明”之族属,彝族古今地名括注与处置等,均应加以细心的分析根究。

第六,彝族对我国前史中华民族打开的奉献及影响。彝族对维护国家共同悠远当地平稳和民族联合的奉献,彝族地舆学和太阳历的 性,彝文的陈旧和作用,彝族先民的哲学思维等,都值得前史总结及客观科学评价。

第七,新史料及考古材料疑问。考古发掘所得什物材料一般从一个旁边面反映出其所属年代的重要信息,考古发掘对前史研讨的意义是为当今广泛证明晰的。档案、铭文、函件等无意间留下的记载有助于晓得与其时更为接近的社会容颜,使咱们能找到一些有力的根据,有助于彝族史研讨。新史料的发掘与前史人类学的办法,更为直接地将专家的目光重视到民间族谱、契约文书、碑铭牌子等一度被无视的前史材料上。

我国彝族史贯穿古今,广博精深,体系庞大,虽经世纪几代人奋力研探,但迄今仍留许多缺环。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情绪观念,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尊敬前史,脚结壮地,在我国特定前史布景中解读好彝族前史,反映出本身的特征特征,杰出与其他各民族一道一起推进我国前史打开的民族史观。根据前史打开实践和本身特征,在已有研讨作用基础上,对曩昔研讨不透彻甚或存在误解误读的疑问予以新的说明,进行追根溯源式研讨。改动观念,将彝族史研讨以学科为导向改动为以疑问为导向,从学科内在上研讨疑问和处置疑问,杰出其学术价值及实际意义,丰厚我国通史及民族史的广博内在,方可构建我国特征彝族史理论体系及言语体系。

参阅文献:

[1]张鑫昌.彝族史研讨的回想与前瞻[a].云南省彝学会.云南彝学研讨,第三辑[c].昆明:云南民族出书社,2004.

[2]方国瑜.彝族史稿 引言[m].成都:四川民族出书社,1984.

[3]马龟龄遗著,李绍明收拾.彝族古代史[m].上海:上海公民出书社,1987.

[4]童恩正.冯汉骥小传[a].川大史学·冯汉骥卷[c].成都:四川大学出书社,2006.

the course of research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the yi people in china

bai xing-fa tao di

(yunnan institute of ethnic studies 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yi people in china is the focus of the academy all the time.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fang guoyu,ma changshou and feng hanji to the early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yi people in china,and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yi people’s hi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yi people in china.it points out some difficult and hot issue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yi people,and it believe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yi people in china’s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has important academ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he history of yi people; the course of research; the existing problem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21)06-0172-04

doi编号: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21.06.035

收稿日期:2021-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严峻项目“云贵川百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研讨”(项目编号:14zdb1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族志:根据滇川黔桂四省区的查询研讨”(项目编号:13xmz067)的期间性作用。

[作者]白兴发(1965-),云南丘北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讨所研讨员,博士生导师,研讨方向:民族史、民族学、彝学;陶迪(1982-),女,内蒙古通辽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讨地址读博士研讨生,研讨方向:民族史、民族学。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