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_牛求艺网



考研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_牛求艺网缩略图

a(“title_m”);

考研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

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第2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第3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第7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第8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第9名: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第11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第13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第14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

第15名: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第16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第17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第18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第19名: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第20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拓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全国*领先。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第一所研究生院。虽然没有985等头衔,但也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学。

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市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

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

研究生院校全国排名总表

中国研究生院校名单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清华大学

5、北京理工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北京科技大学

8、中国农业大学

9、北京师范大学

10、天津大学

11、南开大学

12、哈尔滨工业大学

13、吉林大学

14、复旦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浙江大学

17、南京大学

18、武汉大学

19、华中科技大学

20、国防科技大学

21、西安交通大学

22、中山大学

23、东南大学

24、东北大学

25、大连理工大学

26、厦门大学

27、华东师范大学

2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9、西北工业大学

30、同济大学

31、北京协和医学院

32、北京邮电大学

33、北京交通大学

34、北京林业大学

35、东北师范大学

36、华东理工大学

3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8、南京理工大学

39、中国矿业大学

40、南京农业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2022研究生院校排名

以下是2022年研究生报考院校排名排行榜前100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省内 序 类型 序 去年排名

1 北京大学 100.00 北京 1 综合 1 2

2 清华大学 99.62 北京 2 理工 1 1

3 浙江大学 98.94 浙江 1 综合 2 3

4 上海交通大学 98.05 上海 1 理工 2 4

5 复旦大学 94.34 上海 2 综合 3 5

6 中山大学 93.72 广东 1 综合 4 7

7 南京大学 93.44 江苏 1 综合 5 6

8 武汉大学 91.69 湖北 1 综合 6 8

9 华中科技大学 90.86 湖北 2 理工 3 10

10 四川大学 89.93 四川 1 综合 7 9

11 吉林大学 88.87 吉林 1 综合 8 12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88.26 黑龙江 1 理工 4 11

13 中南大学 86.41 湖南 1 综合 9 15

14 山东大学 86.21 山东 1 综合 10 17

15 西安交通大学 85.82 陕西 1 理工 5 16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5.71 安徽 1 理工 6 13

17 同济大学 85.26 上海 3 理工 7 20

18 天津大学 84.25 天津 1 理工 8 22

19 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大学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_牛求艺网插图

84.22 北京 3 文法 1 18

20 东南大学 83.95 江苏 2 理工 9 21

21 国防科技大学 83.90 湖南 2 理工 10 14

22 北京师范大学 83.37 北京 4 师范 1 23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3.10 北京 5 理工 11 19

24 华南理工大学 82.88 广东 2 理工 12 26

25 厦门大学 82.74 福建 1 综合 11 24

26 南开大学 81.27 天津 2 综合 12 28

27 重庆大学 80.80 重庆 1 理工 13 29

28 大连理工大学 80.40 辽宁 1 理工 14 27

29 北京理工大学 78.72 北京 6 理工 15 25

30 西北工业大学 78.13 陕西 2 理工 16 30

31 华东师范大学 78.00 上海 4 师范 2 32

32 中国农业大学 77.31 北京 7 农林 1 31

33 湖南大学 76.58 湖南 3 理工 17 33

34 苏州大学 76.48 江苏 3 综合 13 34

35 兰州大学 76.31 甘肃 1 综合 14 37

36 电子科技大学 76.25 四川 2 理工 18 36

37 郑州大学 75.37 河南 1 综合 15 38

3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3.94 江苏 4 理工 19 35

39 西南大学 73.25 重庆 2 综合 16 39

40 东北大学 72.56 辽宁 2 理工 20 43

41 上海大学 71.80 上海 5 综合 17 41

42 北京科技大学 70.61 北京 8 理工 21 40

43 暨南大学 70.50 广东 3 综合 18 45

44 南京理工大学 69.68 江苏 5 理工 22 44

45 中国海洋大学 69.56 山东 2 理工 23 51

46 华东理工大学 69.19 上海 6 理工 24 42

47 南京农业大学 68.95 江苏 6 农林 2 46

48 西南交通大学 68.92 四川 3 理工 25 52

49 江南大学 68.76 江苏 7 综合 19 56

50 武汉理工大学 68.20 湖北 3 理工 26 50

51 华中农业大学 68.20 湖北 4 农林 3 49

5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8.16 陕西 3 农林 4 57

53 河海大学 68.01 江苏 8 理工 27 48

54 北京交通大学 67.70 北京 9 理工 28 47

55 华中师范大学 67.61 湖北 5 师范 3 55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7.53 陕西 4 理工 29 60

57 北京工业大学 67.53 北京 10 理工 30 59

58 南京师范大学 67.51 江苏 9 师范 4 54

59 合肥工业大学 67.50 安徽 2 理工 31 64

60 东北师范大学 67.48 吉林 2 师范 5 53

61 南昌大学 67.14 江西 1 综合 20 62

62 中国矿业大学 67.09 江苏 10 理工 32 58

63 浙江工业大学 66.84 浙江 2 理工 33 63

64 江苏大学 66.79 江苏 11 综合 21 70

65 华南师范大学 66.28 广东 4 师范 6 61

66 北京协和医学院 66.03 北京 11 医药 1 66

67 西北大学 65.57 陕西 5 综合 22 68

68 陕西师范大学 65.54 陕西 6 师范 7 65

69 福州大学 65.00 福建 2 综合 23 72

70 北京化工大学 64.80 北京 12 理工 34 76

7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4.13 湖北 6 理工 35 81

72 燕山大学 64.10 河北 1 理工 36 74

73 首都医科大学 63.80 北京 13 医药 2 67

74 南京医科大学 63.62 江苏 12 医药 3 71

75 中央财经大学 63.44 北京 14 财经 1 75

76 扬州大学 63.39 江苏 13 综合 24 77

77 华南农业大学 63.14 广东 5 农林 5 82

78 华北电力大学 63.05 北京 15 理工 37 85

79 哈尔滨工程大学 62.68 黑龙江 2 理工 38 69

80 云南大学 62.53 云南 1 综合 25 83

81 昆明理工大学 62.38 云南 2 理工 39 89

82 南京工业大学 62.22 江苏 14 理工 40 78

83 北京邮电大学 62.15 北京 16 理工 41 73

84 太原理工大学 62.02 山西 1 理工 42 88

85 深圳大学 61.99 广东 6 综合 26 95

86 河南大学 61.74 河南 2 综合 27 87

87 宁波大学 61.69 浙江 3 综合 28 91

88 南方医科大学 61.64 广东 7 医药 4 80

89 青岛大学 61.64 山东 3 综合 29 94

90 北京林业大学 61.62 北京 17 农林 6 101

91 东华大学 61.53 上海 7 理工 43 86

9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61.49 山东 4 理工 44 102

93 广西大学 61.33 广西 1 综合 30 98

9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60.91 北京 18 理工 45 84

95 长安大学 60.85 陕西 7 理工 46 103

96 浙江师范大学 60.71 浙江 4 师范 8 97

9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0.62 北京 19 理工 47 92

9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60.31 浙江 5 理工 48 99

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60.26 陕西 8 理工 49 100

100 首都师范大学 60.26 北京 20 师范 9 90

对于学习的选择不要只看排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

考研机构全国排名

根据考研机构品牌影响力调查,中国考研教育机构实力排名如下:
1、考研考研:考研在线倾力打造,考研教育科技集团旗下在线教育网站,上市公司,考研研究生培训机构全新的技术打造高清培训视频。
2、考研考研:考研教育在公务员培训基础上开办了考研培训业务。目前主要面向社会在职人员考研。对14大热门专业有着针对性课程辅导,包括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法学、mpacc、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医学、新闻与传播、翻译硕士、艺术学、1v1、保研等。
3、考研考研:考研考研学校成立以来,以其培训师资、权威资料、专业服务、先进技术和高学成比例保证了辅导课程的高质量。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www.niuqiuyi.com

国内考研辅导机构排名

考研培训机构排名前十:

1、考研在线

考研在线是考研教育科技集团旗下专业的在线教育网站,专注考研培训16年,完备的课程体系,解决各个阶段的备考需求。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卓越在线学习体验。

2、考研教育

打造的中国教育考试培训网站,提供考研,医考,建造师考试,公考,教师资格,四六级,司法考试等7大类30多种考试的考前培训、备考资料、考试资讯、在线测评,直播课等服务。

3、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主要包括面授小班培训、网络远程教学培训、网络直播课堂培训等。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全套复习辅导课程,包括周末考研乐学、全日制魔鬼集训营、vip1对1公共课、vip1对1专业课、精品网课、考研直播课等系列产品,满足考生个性化的学习备考需要。

4、尚考教育

尚考教育是高端教育、高级人才教育的培养和孵化基地。集硕博研究生、公务员、高级管理人才、硕博理论研究为一体,是高端教育行业的领跑者。

5、考研考研

考研教育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同时也侧重考研公共课;最初由辅导考研政治打开名声,擅长开展大规模的专业课集训模式辅导;师资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教学维护水平。

6、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对一些科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学教务比较负责任;考研规划比较合理。

7、考研

目前唯一专注研究跨校、跨专业考研、专业硕士的服务机构,成立时间较早,考研集训营起家,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师资数量较多,辅导专业较全面;在宣传比较到位,投入的经费比较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8、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成立于1998年,以成为大学生教育服务机构为目标,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大学生考研辅导驰名品牌,在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等考研学科领域均有一定权威。

9、考研考研

考研机构的培训课程和服务范围广阔,从考研公共课考研专业课到与考研相关的心理服务;从北京地区高校到各地重点高校;从适合成绩优秀同学选择的小班课程到适合基础薄弱跨校跨专业同学选择的一对一辅导;考研学员遍及中国多个大中城市。

10、聚亨教育

经过多年资源积淀与快速发展,聚亨教育不仅为全国众多中小型教育机构提供大数据、技术及第三方服务支持,且旗下已拥有聚亨公考、聚亨考研、赫尔顿留学等众多子品牌,业务品类涵盖考研、公考、成考、考证、考级、小初高(k12)、早幼教等,业务范围已遍布全国各省市。

北京考研培训机构排名前十

北京考研培训机构排名前十如下:

1、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由考研公共课、考研专业课、专业硕士、考研高端辅导、考研集训营、mba辅导、gct辅导等项目组成。师资团队由全国考研业界一线辅导名师组成,授课师资对阅卷和命题规律有着深刻地了解。

2、考研考研。

考研在线网络课堂是由考研集团全资创办,提供出国留学、考研培训、英语培训和职业教育培训的综合网络教育培训机构,依托强大的考研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拥有培训的教学内容开发与制作团队,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卓越在线学习体验。

3、考研考研。

万学教育考研考研作为万学教育集团旗下的主营产品,衍生于国内第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项目,后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了国内研究生考前培训事业的创始和领袖机构。

4、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是北京考研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考研教育)旗下子品牌,主要为考研学子提供考研资讯及复习资料,相关院校信息库、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查询、历年分数线、复试调剂技巧,学科复习指南以及考研达人的复习心得体会等对考研有用的资料信息。

5、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成立于1998年,以成为大学生教育服务机构为目标,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大学生考研辅导驰名品牌,在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等考研学科领域均有一定权威。

6、考研。

专注研究跨校、跨专业考研、专业硕士的服务机构,成立时间较早,考研集训营起家,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师资数量较多,辅导专业较全面。

7、考研。

考研创办于2006年,是经国家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正规考研培训机构。历经十五年发展,考研已成长为集考研培训、在线教育、图书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8、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辅导中心成立于2005年4月,是我国最早从事考研辅导的正规培训机构之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五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博士生和百余位硕士生组成。

9、考研考研。

考研考研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对一些科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学教务比较负责任;考研规划比较合理。

10、考研考研。

北京考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品牌,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权威教授投资创办于2007年,开始从事辅导始于2005年。考研秉持专家治校,教学理念超前,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连续7年保持高位水准。

考研辅导班什么时候报合适:

考研报班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时候更好,如果你想报名校的热门专业,可以选择大二报考研辅导,如果只是报普通的学校,十月份报考研培训机构也是可以,需要你自己决定。

建议你大三的时候去报考研培训班,因为大二相对有点早,你可以自己先把基础的知识看一遍这样培训的时候效果更好。对于想得还不是特别清楚的小伙伴继续建议是先不报,等到大三确认要考研了再去报考研辅导班。

根据辅导类型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网课比较便宜,面授课就比较贵,不过在效果上来讲,面授课明显优于网课。

国内一流考研机构有哪些,求国内考研机构 排名

一流考研机构有考研教育、考研教育、跨考教育、考研教育、考研教育。

1、考研教育

是北京最早的专业课辅导机构之一,品牌美誉度高,考生通过率高,部分专业的成功率甚至能达到学校录取人数的80-90%;内部信息充分,授课师资多为高校内部经验丰富的助教,实力强;在行政管理、经济、金融、语言类、艺术类等专业中优势明显。

2、考研教育

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同时也侧重考研公共课;最初由辅导考研政治打开名声,擅长开展大规模的专业课集训模式辅导;师资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教学维护水平。但集体上课模式缺乏针对性,对专业课的高校内部信息挖掘不充分。

3、跨考教育

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有相对比较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师资数量较多;辅导专业较全面,在宣传方面比较到位,投入的经费比较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4、考研教育

较早开始考研专业课辅导,对一些科目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学教务比较负责任;考研规划比较合理。有一定的专业局限,非金融专业效果一般,缺乏对高校内部信息的挖掘,通过率有待提高。

5、考研教育

较早开展考研辅导,擅长对考研政治和英语的辅导;近年来在考研专业课上有所开拓,授课师资多为在校研究生,有比较好的销售体系,营销渠道比较发达,后期教学维护比较粗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辅导效果和社会认可度。

全国最好的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全国考研机构众多,现推荐考研考研,考研考研教务安排、资料配发、模拟测试、讲评、答疑反馈等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值得信赖。【点击获取考研考研免费试听课】
考研教育教师均为专职讲师,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考研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考研知识;且教师的教学风格幽默,符合实际现代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学习上,我们坚持讲、练、考、评、答、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突出教学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和更高的课堂积极性。辅导老师负责全程答疑,考研的每个关键时间节点也都会提供专业性指导,直到最后复试调剂环节。会安排教官和班主任共同监督管理,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找老师帮忙解答,和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学习,多交流多鼓励。
【更多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考研考研】考研教育(世纪考研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20余年品牌历史,目前覆盖全国近30个省份,拥有教学服务团队1000多人,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100多件。考研教育以精彩课程、优质资料、专业服务、前沿技术、科学管理及全方位品牌建设,成为大学生领域的专业教育品牌。【点击获取考研考研免费试听课】

教育学考研院校排名

《教育学》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peynppnre6hhztred5udw

提取码:8ymv

教育学历年考研真题

如何看待考研院校排行榜?

考研择校,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院校的排行,那么对于院校排行该怎么看待与选择呢?

一、选择合适自己的指标。

不同考生的考分、考试类别(文科或理科等)、专业兴趣和就业倾向各不相同,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如果你打算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关注科研实力指标;如果你已经有心仪的专业,不妨多看看学科排行数据;若你有志于出国深造,可以留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

二、不要只参考一份排行榜。

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榜单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海交大“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和武汉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多参考几份排行榜有助于全方面了解大学。

三、可以参考,不可全信。

大学排行榜来自民间机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待商榷。考生在升学时可以将大学排行榜作为择校参考资料之一,但切不可作为唯一依据。众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高校,其评价指标也多侧重于科研及大学的综合实力,容易忽视大学的软实力,需谨慎对待院校排行。

院校排行榜确实是选择院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同学们也不可迷信。不仅要看大学排行榜,还应当参照一级学科的排行榜。因为一级学科评估的方面比学校评估的面要相对窄一些,排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也更高一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