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考研经验指导_结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考研经验指导_结构缩略图

原标题: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考研经验指导

一、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同济大学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土木工程材料

(02)高分子材料(含复合材料)

(03)无机非金属材料(含金属、无机非金属)

招生人数:4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21)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2)数学二

④(821)材料科学基础

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历考生。

三、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基础》,张均林、严彪、王德平 、袁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许乾慰主编,科学出版社

四、考试大纲

本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将考察考生对常规材料表征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考查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材料及材料科学的含义:材料及材料的基本要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结构层次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材料选择的基本原理;

(2)材料的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间的键合、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与远程结构:

(3)固体材料结构基础:晶体的基本特性、晶体的结构特征(空间点阵和晶胞、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金属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高分子凝聚态结构(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结构)、非晶态的形成及结构特征、固体材料能带结构的基础知识(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及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4)晶体的结构缺陷:缺陷分类、点缺陷的形成、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晶体结构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5)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变:相的定义、相结构、固溶体的概念及特点、相变的定义、相变的分类(按结构分类、按热力学分类、按相变方式分类、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结晶的基本规律与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成核-长大机理);

(6)高分子材料中的分子链运动: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及柔顺性的本质和影响因素,高分子材料的三种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及粘流态)、玻璃化转变温度;

(7)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分析;

(8)常规材料表征技术及应用:XRD、TEM、SEM、IR、DSC的工作原理、影响这些表征技术的主要因素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题型:

专业术语或基本概念的解释、简答题、论述或辨析题、综合分析题等。

五、经验分享

思想政治理论

7月-10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用来打基础,市面上有很多考研政治的参考资料,我用的是考研老师的那一套资料。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老师的资料,只要是有配套视频的就行。这个阶段是构建政治基础框架的阶段,基本上就是跟着视频把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过一遍,重要的知识点标注。同时配套使用1000题和精讲精练上的课后题加深印象。怕记忆不深刻可以根据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绘制树形图,方便自己记忆。

10月下旬-11月中下旬,这段时间是属于强化阶段,我主要使用考研老师的1000题、知识点提要、形式与政策等。刷第二遍1000题来强化记忆,在刷题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第一次出错的题目,根据参考答案理解错题。肖老师的知识点提要小册子和形式与政策小册子出的比较晚,知识点提要一般有十几二十个专题每个专题3-4个问题,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绿色部分背下,没时间多读几遍留个印象也可。形势与政策部分的内容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背诵,背也很难背下来,多读几遍有个印象就行。

12月-考试,这段时间是属于冲刺阶段,肖四肖八十分重要。选择题全部做一遍,错题认真看,因为这很可能是最后考试的出题角度。主观题部分主要背肖四,四套题的主观题部分都要背,这个时候别偷懒,多背一点很可能你的分数就多高一点。

数学: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数学的核心是多做题,多总结。

4月-7月:不管选择哪个数学老师,都要坚持将基础过完一遍,以考研为例,要做完考研30讲里的高数部分和1000题里对应章节的习题,千万不要再去看课本了,因为效率很低。关于基础班的视频问题,如果你的基础特别差,建议1.5倍速抓紧听完,基础不是很差就挑自己不会的章节看下就行。当前阶段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稍微看下线代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就放在强化阶段一起复习。

7月-9月:最为重要的强化阶段。推荐看考研的强化班,然后配套教材是《考研闭关修炼》,这个阶段你要保证完成高数和线代的强化复习。习题部分高数可以做闭关修炼上的题和1000题里做错的题,线代部分可以做闭关修炼和考研线代辅导讲义里的题。可以选择单独留给线代2-3周统一复习,将线代一口气复习完,因为线代是一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考研经验指导_结构插图

门整体性很强的科目,这样效果比断断续续的复习好。

9月底-11月:做真题。保证1-2天一套真题,保证掐表完成,一定要记住认真修改,将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和模块再强化训练,到了做套卷阶段,大家可以多总结一下自己做错的题大多出自哪一部分,针对性训练,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关于真题的年份。10-20年的真题最好做两遍及以上。00-10至少做一遍。00年以前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不做或者选做。

11月-12月: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拟题做几套模拟,比如考研的8+4,李林的6+4和考研6+2.不需要做太多,一般选择一个老师的模拟题做一下就行。主要是为了锻炼应对新题的能力和锻炼大家的做题速度,因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遇到新题大家很容易直接懵或者做不完。

英语一:

考试内容:词汇、完型、阅读、写作。

参考书目:恋恋有词、英语一真题、写作书籍。

考试难度:及格容易,得高分难,需要时间去学习和沉淀。

复习计划:准备开始考研的时候就要开始背单词、相近词、词组、语句、语法这些都需要去学习和练习的,按照我的学习节奏是每日固定30—60分钟的单词学习时间的,这个是无法省去的;其次是阅读等部分的练习,我建议同学们如果基础不好,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了解解题技巧以及做题步骤,这些都是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真题可以等到词汇背诵完以后就开始刷的,前期就是提高正确率,我最开始做阅读和完型每天需要4、5个小时,说实在的,需要弄懂文章主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主要还是词汇和语法是障碍的,如果想得高分,词汇与语法一定要基础好的。

专业课:

821 材料科学基础考两本书:

张钧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

王培铭主编,科学出版社《材料研究方法》

其中材科基础大约 100 分,研究方法大约 50 分。这两本书都是偏记忆性的内容,只要认真看,都能考到不错的分数。

同济 2013 年及以前只考《材料研究方法》,2014 年只考《材料科学基础》,从 2015 年开始才考这两本书的结合,从真题来看,2016 年及以前还考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这些题型,从 2017 年和 2018 年来看,以后的题型可能只会考论述题,其中 2017 年 9 道简述题,4 道综合分析题;2018 年 7 道 10 分简述题,4 道 15 分简述题,1 道 20 分综合分析题。说白了全是论述题,思考时间较少,基本上都是看到题目就写,能写三个小时,所以书上的内容一定要背熟。

《材料科学基础》这本书,先介绍了晶体学基础知识、缺陷、相变,然后介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一些力学性能和强化韧化理论。其中,复合材料简单了解,历年没看到单独考察,相图在考纲中没有列出,如果 2019 年考纲中没有增加的话理论上不会考察,但是复试中部分科目会重点考察相图,另外书中复杂的数学推导不用细看,对形核长大过冷度的推导、临界形核半径、形核功的公式推导仔细看看就行,其他所有知识点都要仔细看,都可能会考到!2018 年还考到应力应变曲线绘制!

《材料研究方法》这本书写得晦涩难懂,但是考试的内容普遍不难,根据往年的真题来看,对于 XRD、TEM、SEM、IR、DTA、DSC 基本原理、基本应用掌握熟练就可以了,不需要看完整本书,只要根据真题挑重点记忆就行。

这两本书最少要看三遍以上,第一遍看他讲了什么,即使有看不懂的也没关系,要整体过一遍,要在 9 月份之前看完第一遍!第二遍要细致看到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做笔记,后期笔记就是直接背诵的资料!第三遍开始挑重点知识点理解记忆,完善笔记内容。第三遍之后开始看历年真题,把真题考过的所有题目背熟!最后一个多月就是背诵真题和笔记!所以专业课一定要趁早!

六、写在最后

黄金时代里说,“我只愿蓬勃生长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儿,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请大家,都蓬勃的在每一刻里成长、生活吧!我想要做一件事,竭尽全力,无怨无悔,我只管奋力地向前奔跑,而不回头难过或哀愁,这就是我考研的一年,希望你也是这样。cs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4